今天的全媒体报道《奋斗的印记 | 2022年工作回顾》播出第七期《孝昌:人才“新风”劲吹澴川大地》。在孝昌县,有一批扎根农村、立足农业、带富农民的创新创业乡土人才,广大村民在这群“领头雁”的引领下,共绘乡村振兴新蓝图。
创“新”农业 添“绿”餐桌
怀着对农业的热爱和对家乡的眷恋,2015年初,朱国兵放弃了外资农业企业年薪百万的工作,毅然回到了孝昌,顶着压力,多方筹措资金成立了湖北新瑞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万事开头难,在创业之初,朱国兵遇到的难题很多,面对自然灾害、产品销路不畅、资金的短板等诸多问题,企业发展得并不是很顺利。
“2015年我们刚刚回来的时候,带回来了将近800多万,我们把这些资金全部投入到固定资产建设中。在运营之中缺乏流动资金,困难到过年买一件衣服都没有。”孝昌县景农农机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朱国兵说。
面对困难,朱国兵没有打“退堂鼓”,凭借自己不服输的精神,细心钻研,依靠“科技种粮”,创新农产品,合作社这才慢慢走上正轨。“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2018年,朱国兵又成立了孝昌县景农农机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依托农业科技,勇敢尝试,不断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推动家乡农业生产产业化、现代化、特色化进程。
“我们联合县内2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达到了260余人,太子稻订单面积从1.2万亩发展到2.8万亩,带领了更多的农户增收致富,同时也为广大的食品加工企业提供了更为优质的食材和原料。”朱国兵说。
目前,朱国兵已拥有“孝昌县新瑞农业植保专业合作社”“孝昌县景农农机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等多个经济实体,农业基地面积从最初的800余亩扩大到如今的3万余亩,打造了“景龙山”太子米、孝感香米、“鑫国丰”菜子油等22个品牌,成为孝昌唯一一家耕种管、产供销、农工贸一体化经营的现代农业全产业链科技型公司,先后荣膺“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湖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朱国兵也获评“湖北省乡村振兴领军人才”。
“醉心”茶产业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同样在农村摸爬滚打白手起家的周金云,1979年高考落榜后外出打工,因为始终忘不了家乡的那片茶场,萌生了回乡种植茶叶创业致富的想法。1988年,他在村里的茶场边务工边学习,他大胆向领导建言改进思路得到认可,并担任技术生产组长,由于经营不善年年亏损的茶场开始有起色。2009年,周金云成立湖北孟宗生态茶叶有限公司。13年间,周金云潜心研究茶艺,致力于茶技术培训推广,打造了“孝孟牌·凤凰春剑”等多个知名品牌。
作为茶叶种植专业人才,周金云传承工匠精神,以“师带徒、匠带兵”的理念广泛传播茶叶种植技术,以实地调研走访方式,实现茶叶生产加工及销售科学管理,让茶农学到真技术,带动茶叶种植业发展。10年科普宣讲了300余场次,技术培训近12万人次。
现如今,60岁的他,集“专家”“模范”“巧匠”于一身,是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先后获得全国优秀农民工、全国最美科技工作者、荆楚工匠、荆楚楷模等荣誉称号。面对诸多荣誉,周金云没有因此停止前进,不断钻研专业技术,传播茶叶种植、加工、制作等专业知识,耕耘在荆楚天地间。
不断迭代的“梦里花园”
乡村振兴,更离不开年轻一代的耕耘。“90后”青年沈腾从华中农业大学毕业后,毅然放弃大城市工作机会,回乡发展农业产业,带动引回了一批农业人才,在孝昌大地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返乡十年,沈腾垒起一座不断迭代的“梦里花园”。沈腾借助孟宗文化,全力打造了“梦里花园苗木联合社”。联合社成立后,他将孝昌县从事苗木种植、经营、技术指导等产业带头人进行全面盘存,通过联合社网络了15000多人。同时,积极争取银行授信,搭建平台,线上线下交易,经营规模从最初的360万元到现在的2.45亿元。
“我们在苗木花卉板块形成了园林设计、施工养护、园林资材一条龙服务。油茶板块通过2019年全国产业强镇的示范建设,搭建了油茶的加工生产车间,目前能够满足全县油茶加工和销售需求。我们通过搭建茶叶联盟,就茶叶提档升级、品种更新迭代、红绿茶加工这一板块形成全产业链的过程。”沈腾说。
搭建了好的平台,更要做强产业支撑,沈腾通过流转土地、联合托管等模式,开发苗木新品种基地。截至目前,共开发土地2400亩,其中苗木花卉种植1500亩,草莓樱桃共计100亩,黄桃150亩,油茶300亩,香樟350亩。沈腾加强与母校华中农业大学的密切联系,并签订了校企战略合作协议书,每年华农为苗木合作社培训150人,让孝昌农业专业合作社带头人有机会到华农享受科技“大餐”。
“在农业现代化之路上,我们将用好华农继续教育学院孝感培训基地平台,持续推动产学研结合,做实做强做优省级返乡创业示范园,为村企共建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农村人才,力争将梦里花园北产业环线打造成乡村振兴样板间。”沈腾说。
农村广阔天地,需要一批创新创业人才盘活资源、激发活力,为乡村振兴注入内生动力。孝昌乡土人才用各自方式辐射带动村民共同发展、共谋福利,践行着兴农富农的初心。
记者:黄一阳
编辑:李莎莎 丁珂
责编:陈腊梅
终审:李健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