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西乡是我县西部的一个乡镇,素有“西部粮仓”之称。近年来,乡党委政府着力于“擦亮民生品牌、构建和谐花西”这一目标,大力提升全乡综合实力,在过去的五年中花西乡又有哪些变化呢?让我们跟随记者的镜头一起去看一看。
印象中的农村是土坯墙、柴火灶、泥泞道路,而眼前的三集村却可以和城市的别墅区相媲美。白色的外墙、人字型的灰顶、木兰桩式的篱笆,一排排别墅式的新民居错落有致地排列着。迎着初冬的蒙蒙细雨,记者来到了花西乡的三集村,眼前这一幕让记者对农村有了新的看法。
花西乡三集村村民 陈海文:我们这个村里环境真是搞的漂亮,出进也方便,路灯也马上要安装,晒场、娱乐、垃圾池别个村的都跑过来跳舞,只要天晴就有人来跳舞。现在看着漂漂亮亮的,出进也没有泥巴。
寒流扑面,绿意满眼,在花西乡的道路两旁,栽种着一片片的苗木,生机盎然。虽已是初冬,但当记者走进花西乡的各个苗木基地时,却感到温暖如春。花西乡苗木花卉、旅游产业起步比较晚,近年来,该乡推进产业融合、挖掘旅游潜力,将生态旅游作为重要富民产业,不断做大做精。目前,该乡何家官塘苗木基地、蔡家井遗址、湾湖千年银杏等现代农业产业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带动了很多依靠种植苗木、发展乡村旅游的农民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杨振强是花西乡杨桥村人,以前在武汉开网吧,在知道乡党委政府大力扶植回乡创业企业以后,毅然选择回乡创业。
花西乡稻虾养殖基地负责人 杨振强:我这次回来搞这个基地,乡里和村里给予我蛮大的支持,这个基地建成功以后,大概每亩有六千元的收入,总产值大概每年有600多万。
近年来,花西乡扎实开展“绿满”和“美丽乡村”行动,打造完成“两线一片”绿色带和26个生态示范村建设,建立健全了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护机制,农村环境“脏乱差”现象得到进一步治理。同时,花西乡党委政府还突出发展苗木花卉产业和特色种养业,让花西“优质大米、特色苗木、有机畜禽、精品水产”做大做强。
花西乡党委副书记 张世智:花西乡结合苗木大县建设和绿满孝昌行动大力发展苗木花卉产业,目前花西乡已有苗木花卉基地5000亩,今冬明春还将开发1500亩以上。
张波是花西乡黄土砦村人,舍得吃苦的他在乡党委政府的号召下选择了回乡创业,并加入青禾园养牛专业合作社,年收益可观,他告诉记者,今年如果行情好的话,明年就要扩大养殖规模。
花西乡黄土砦村养殖户 张波:在乡镇府和村委会的号召下我们作为创业青年回来投资养牛这个行业,目前是繁育基地,专门喂母牛,现在存栏是50头,年产小牛50头,育肥牛50头,一年的收入60多万。
朱香梅的儿子朱光辉患有大病,家里无固定收入,住房条件差。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成后,朱光辉一家就能搬进新房子里,朱香梅高兴的合不拢嘴。
花西乡建一村村民 朱香梅:我大儿子房子没有住的,国家给他做了新房子,总而言之就是感谢党,享党的福。
和朱光辉一样,花西乡很多贫困户享受到了党的优惠政策。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花西乡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六个精准到位、八个率先完成”的好成绩,龙庵、广店、大胜三个重点贫困村全部出列,全乡1532户5607人全部脱贫。2016年计划出列的4个村正在稳步推进,易地扶贫搬迁2个集中安置点规划建设正在高效推进,金融扶贫贷款工作在全市、全省推广。
花西乡乡长 陈华:近年来,花西乡紧扣“六个孝昌”发展战略,招安“优环境、强基础、兴产业、测发展”的工作思路,以全民创业创新为驱动,着力于“擦亮民生品牌、构建和谐花西”,大力提升经济实力,加快对外开放步伐,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大力改善城乡环境,加强全面从严治党,全乡呈现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创业没有平坦路,成功总在风雨后。五年来,花西乡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综合实力跨越提升。到2015年底,全乡工农业生产总值超额完成“十二五”目标任务,预计2016年底财政总收入16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680元、农业生产总值6.88亿元。共争取资金1.3亿元,新挖塘堰1200余口,新修拓宽硬化渠道25.8千米,新建泵站28处,累计平整土地2.8万亩,完成90匹、300匹泵站渠系整治等以工代赈示范项目,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夯实了农业基础。
花西乡乡长 陈华:下一步,我们一是强基固本,创新发展现代农业。继续深化农村改革,推进结构调整,加强农业板块基地建设,推进产业融合,发展乡村旅游。二是补齐短板,着力改善社会民生。加快交通、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力度,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三是文化引领,权力打造人文花西。唱响花西教育品牌,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挖掘文化内涵,加强文化建设。四是改善环境,加快推进绿色发展。深化“绿满孝昌”和“美丽乡村”行动。五是开放创新,优化发展内生动力。全面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大力开展招商引进,不断加大社会管理创新力度,六是党要管党,深化全面从严治党。强化思想政治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精神区位建设。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