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孝昌县,大、小悟山中,坐落着一片美丽的湖泊,就如同群山手心握一颗璀璨明珠,这便是观音湖了。近年来,观音湖区立足绿色发展,推动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绘制出一幅“农村美、民风淳、农民富”的美丽乡村新画卷。
走进观音湖区柳林村,绿水青山间是鳞次栉比的乡间小楼,三两老人或是在带着孙辈话家常,或是下着象棋纳着凉,一片淳朴和谐的景象。
一路走,一路看,处处是风景。观音湖纪工委书记王婧向记者介绍,多年来,观音湖区不断念叨“干干净净、漂漂亮亮、殷殷实实、清清爽爽”的十六字诀,通过改变村民的生活习惯,让村民把生活打造成了景观,采取持续化、常态化的人居环境整治措施,乡村旅游人气越来越旺。
就地取材,变废为宝,变俗为雅。花坛取材自山上的片石,景观墙主材料用的是村民家废弃的旧瓦片,路旁木制的小房子、小船也都是村民用木柴做的“柴艺”作品,沿路的花盆都是村民自家捐出来的旧水缸。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应该是打造美丽乡村最重要的环节之一。”王婧感叹到,自2008年,观音湖区管委会成立以来,就把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头等大事来抓。拓宽道路、修葺塘堰、落实厕所革命,基础设施的改造、建设夯实了人居环境整治的基础。
要想根本改善人居环境,首要的还是要改变村民的生活习惯。习惯出健康,习惯出美丽。习惯靠养成。
从不怕揭底做起,观音湖区请来孝昌县电视台对全区进行暗访,主动曝光“痛点”,在全区开大会时一一点名。从村书记包保的湾开始治,每月的活动日进行拉练检查,卫生、整洁了再检查看其他自然湾,三个月下来,村干部和党员群众都知道这会是来真的,不想落后,就必然要争当先进。
在观音湖区,不少村民家门口都被贴上了“清洁”“最清洁”的蓝色小卡片,王婧说,从2018年起,每个村都会把村里的留守儿童组织起来,让孩子当评委,家家户户走,小孩给大人打分,评出清洁、最清洁和不清洁。村民们好面子,被评上“不清洁”自然是脸红出汗,渐渐的,不清洁的卡片越来越少,清洁的家庭越来越多。
曾经,村民们家门口木柴随意堆放,废弃的瓦片四处可见,但这些现象随着观音湖区组织的“柴艺”、“瓦艺”评比展示而慢慢消失。村民们就地取材,发挥自己的智慧,利用木柴、废瓦,竟做出了“景观”来,这也是管委会未曾想到的结果,“村民们的想象力、动手力都超出了大家的想象。”王婧说,看着别人家的柴艺、瓦艺做得好,被摆在了村里显眼的位置展示,其他村民们也开始比着做,都想“露一手”。
不仅路旁是风景,观音湖区的每一面墙也成为了宣传的主阵地。丢掉“千篇一律”,观音湖区里每个村的文化墙上都被绘制上了不同主题、由村民集思广益制定的村规民约;用喜闻乐见的漫画形式代替了枯燥乏味的口号,潜移默化的影响、令每位村民都逐渐改变。
如今,观音湖区全域50公里主干道基本保持着日清夜洁,别说白色垃圾,有的地方下雨刮风天落叶都看不到,对此,68岁的柳林村李家冲村民汪永秀深有感触——她就是村里的保洁员。汪永秀告诉记者,现在村民们都很自觉,家门口都干干净净的,她的工作也轻松多了,能专心把公共区域打扫干净。
“村里干净了,来玩得人多得很哩。以前村里只有一条刚刚一车宽的路,现在路宽多了,好多外地人都喜欢来村里玩,都说这里环境好、空气好,羡慕我们。”汪永秀说,她的小儿子也在县里买了房,但她还是觉得村里好,现在每天做做卫生,带带孙子,日子可不比在城里差。
自然景观美,人居环境靓,人气旺了以后,观音湖区开始推行一村一品、一冲一景,将观光、采摘和旅游相融合。金盆桃、陈井李、熊畈茶、铁岗瓜、跳沟猕猴桃……在观音湖区四季都能采摘,四季皆有风光,村民们各有各的一趟活,各有各的一笔收人,让大家在家门口就能致富过上好日子。
同时,管委会还开始引导村民用民居转民宿,用好本地的老房子,吸引游客,至少住上一宿、吃两顿饭,人气慢慢好起来,村民们的钱包也慢慢的鼓起来。乡村振兴定则是早晚的事。
来源:孝感日报 杨勘 通讯员 梁露
编辑:李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