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建党100周年献礼!孝昌融媒直播孝义白沙生态重镇新风采


为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同时为孝昌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谱写新篇章,孝昌县融媒体中心推出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直播活动。创新党史学习教育的宣传形式和内容,以直播的形式让党史学习教育“活”起来,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用实际行动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5月28日,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直播活动聚焦白沙镇,从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利民工程建设等方面,以点带面展示了孝昌乡村振兴探索成果。

白沙镇如何走好乡村振兴路

又有哪些乡村振兴经验

戳直播,跟随记者一起

感受孝昌乡村振兴新画卷

孝义文化

滋养乡村振兴路

白沙镇义井村,是白沙镇孝义文化的发源地,而在义井村还有一个关于汉光武帝刘秀的传说故事:





相传西汉末期王莽篡位,将刘姓子孙追杀殆尽,只有刘秀侥幸逃脱,四处奔走逃命。(刘秀字文叔,南阳人,刘邦九世孙,也就是后来的汉光武帝。)有一次刘秀在被追杀时,正好逃到白沙镇义井村义井那里,惊险一刻,刘秀跳到井里躲起来,蜘蛛立马在井口织满了蜘蛛网,刘秀骑的马儿也躲进了义井旁边的水塘里。





敌人赶到时在义井附近找了一圈,而且井口都是蜘蛛网,就走了。马儿从水塘里起来后,来到井边扔下缰绳,将刘秀拉了起来,刘秀因此逃过一劫。在多次即将被王莽兵马擒获之际,刘秀总能绝处逢生,化险为夷,最终重兴汉室,开创了东汉王朝,刘秀就是后来的汉光武帝。义井村的名字也是因此而得名。义井村利用这一故事背景,打造孝义村,制定村民公约,让义井村成为了孝义文化村。

工程建设

治理显著惠民心

府澴河在孝昌县境内全长48.02km,流域面积1069.82km2,源于河南信阳大别山南麓,由府河和澴河交汇而成,自北向南流经大悟、至广水、到孝昌、通孝南,在卧龙潭两河相汇。在白沙境内全长9.8公里,由北向南流经白沙镇河边村、三合村、白沙铺社区、东河村、福华村5个村。





白沙镇临河部分地面高程为32.5-34米左右,而该河段20年一遇洪水标准的洪水位为33.6米,一旦发生超标洪水,将威胁该区域人民生产生活安全。以前每逢天降大雨,上游洪水来袭,下游河水顶托,水位升起,导致白沙镇区服装街、菜街、部分农户房屋被淹,给镇区老百姓生产生活带来困难。近几年,因河水上涨,镇区就被淹了四次。白沙府澴河治理工程是水利补短板工程,也是一项利民工程。此次防洪治理工程的设计,可以抵御30年一遇的洪水。有效解决了河水上涨、农床被淹的问题,进一步提升白沙镇防洪排涝能力,为镇区老百姓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便利。





下一步,白沙镇党委政府规划在澴河右岸打造一个现代化、多功能集休闲、运动、旅游、观光于一体的澴河公园,为白沙群众提供更好的户外活动场地,营造孝义白沙和谐文化氛围,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效,全方位对接乡村振兴的战略。

发展苗木

乡村振兴正当时



白沙镇李山村位于白沙镇西南10公里处,辖7个自然湾,9个生产小组,全村1832人,共有550户,耕地2072亩,过去大家戏称李山村有“三最”,即“最难的村,最穷的村,最远的村”,李山村的贫困情况可见一斑,镇党委政府和村级十分迫切想要改变李山村的现状。李山村有着优良的苗木花卉种植环境优势,2018年10月,为响应县委、县政府建设苗木花卉大县的号召,白沙镇党委政府为李山村引进了湖北源泉苗木公司,在村级流转了土地800余亩,投资4000万元,进行了精品苗木花卉基地开发建设,通过特色产业带动李山村整村实现脱贫致富。至2020年12月底前完成了罗汉松、大叶女贞、美国红枫、红叶石楠、桂花等名贵树种移栽。





李山村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加大投入力度,已建成了自来水厂,全村农户家中都已通了自来水,该村进户道路和村级循环路都已硬化,并配齐了体育健身器材,安装了70盏太阳能路灯,通过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村内的垃圾、污水得到了有效治理,农村生态环境不断优化,村容村貌、绿化美化水平不断提高,居住环境明显优化,做到了家门口处处是美景,村湾处处是公园。



生态种植

产业兴旺促发展

孝昌县卓豪种植专业合作社是白沙镇五四村在外创业青年刘要华积极响应“三乡工程”回乡创建的扶贫生产基地,总投资500万元,建有600余亩水果生态种植基地和3000余亩生态米生产基地,建有水果温室大棚18个共3万平米。明年计划再扩大150亩,新建6个火龙果大棚。







该项目为白沙农产品品牌的打造与销售起到了良好的主导作用,一是成功注册了白沙铺1号系列农产品,品种有火龙果、生态米、葡萄、桃类产品、太空莲、丑八怪桔子等6类产品,同时带动东河萝卜、东河土豆、稻虾、板栗南瓜、土鸡蛋等5类产品的发展与销售;二是实现了网上销售和832平台销售,目前832平台销售额达90万元,线下销售达120余万元;三是选择了白沙铺1号生态米生产基地,对李山、柳山、建华等生产基地免费提供种子与技术,并实现订单回收;四是带动了村19户贫困户脱贫增收,平均每户每年增收2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