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刻刀让木头“活”起来

构思、描图、锯样、开凿、精雕细刻……3月18日,在孝昌县观音湖区会亭河村,一把普普通通的刻刀灵活如燕上下翻飞,一根根木头就变成了一件件艺术品,这位传统木雕老手艺人便是汪安平。

汪安平从小热爱绘画,在幼时就展现出了绘画的天赋,一只鸟、一朵花、一个人他都能画得栩栩如生。“读高中的时候我就对美术、画工有兴趣,毕业之后就开始学手艺。”汪安平说。

在汪安平的家门前,木头香扑鼻而来,地上散落着一层木屑,操作台上摆放着圆凿、扁凿、钢尺等各种各样的雕刻工具。“当时经济条件不好,没有其他的收入,就靠手艺挣点钱,来养活家。”汪安平说。汪安平跟随着老师傅进入了木雕领域,为了提高自己的雕刻技艺,他去了北京东阳雕刻厂,边学习,边工作。“我去北京东阳木雕进修,学习了两年,最后到厂里干,专门让我一个人雕,我一个人干了五六年。”汪安平说。

在汪安平的家里,有一张精美的龙头床,汪安平说:“这是送给儿子的新婚礼物。”在外漂泊多年,借着儿子结婚的机会,他回到家乡。“每个细节都有一定的比例,最难的就是画两个龙头的时候,大小几乎差不多,因为我们是纯手工画,不是电脑复印,手工画一反一正,难度就高一些。”汪安平说,“木雕是一门苦活,是需要下苦功夫的,不仅需要体力,还需要有一定的审美能力。机器雕刻跟手工雕刻之间,总归是有些不同的,手工雕刻更具生命。” 

“我们是纯手工雕,要有功底,要有审美观,画好以后还要雕刻出立体感。”汪安平说,“手艺活无法适应大批量的生产需求,将来从事的人会越来越少,木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木雕手艺能够代代相传。”


记者:曾凡军  于德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