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扶贫工作队的带领下,我们脱了贫,现在生活宽裕了,路修好了,环境也美了,也建起了广场,农忙之余可以跳一跳广场舞,真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10月9日,“双节”过后的第一天,义井村的胜一小徐塆小广场,随着《吉祥》优美动人的旋律响起,村民们欢快地跳起了广场舞,村民张青兰说,“莫看现在我们跳得欢,李队长三年前来时,我们什么都不会,多亏有了李队长。”
张青兰说的李队长就是孝昌县供销社人事股股长、驻白沙镇义井村工作队副队长李凌,从县城到乡村,三年多的扶贫路上,她用真情与智慧、奉献与坚持,前行在脱贫攻坚的征程上。
艰难抉择 扶贫为先
2017年3月,孝昌县委组织部找李凌谈话,希望她能参加驻村扶贫工作。当时李凌唯一的儿子面临高考冲刺,正值人生的关键时刻,在家庭与扶贫事业之间,李凌陷入了两难境地。思索片刻,李凌便说,“扶贫是当前最大的政治任务,我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家庭再困难,也没有理由不站到扶贫的第一线。我去!”当晚,她特意做了儿子喜欢吃的饭菜,与儿子进行了沟通。儿子懂事的说,“妈妈,你去吧,我支持你!不用担心我,我能够照顾好自己。”看着曾经襁褓中的婴儿,如今已经成长而且可以安慰体谅人,李凌不舍之余甚感安慰。有了儿子的理解和支持,李凌紧接着做通了年迈父母的工作,便毅然奔赴义井村,开始了她的扶贫之路。
义井村是由胜一村、胜三村、义井村合并而成。2019年6月,胜一村“抗旱抢水”工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李凌却接到了父亲让她赶紧回家的消息。原来是李凌的母亲查出肺部有阴影,确诊为肺癌。李凌还有两个当老师的妹妹,都不在身边。作为家中的大姐,柔弱的她又一次担下这沉甸甸的责任。当时正是抗旱抢水的攻坚期,她没有第一时间回家,抗旱工作一结束她才请了一周的假带母亲去武汉做了手术。幸运的是,李凌母亲的病情没有进一步恶化,手术也很成功。后来,李凌舍小家为大家的事被村民们知道后,大家都非常感动,称赞李凌是人民的好干部,群众的帖心人!
融入群众 “破冰”之舞
驻村扶贫关键是要与群众“打成一片”。刚驻村时,不少村民觉得扶贫工作就是“闹眼子”“走过场”,整出些花架子后拍屁股走人,并不是很理解扶贫工作人员,也不支持扶贫工作,为此李凌在刚开始工作时,常常是“热脸贴到冷屁股上”,吃过不少闭门羹,也受了不少的委屈。
然而,李凌并没有打退堂鼓,看似柔弱的她,实则韧性十足,骨子里就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儿。她先从拉近与村民的感情做起,尝试去融入他们。考虑到村里有许多妇女想跳广场舞健身,又苦于没人教的现状,她向工作队提出以跳广场舞为切入点,有意识的引导村民们加入到广场舞的队伍中,从而拉近与群众关系,达到“破冰”目的。于是每天晚饭后,她和队员们便带着音响到村里的小广场跳起来。一开始围观的人居多,慢慢的,大家一个一个加进来,再后来跳舞的队伍越来越壮大。随着关系的熟络,李凌和工作队员们迅速摸清了贫困户的基本情况,为下一步的精准扶贫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小微产业 助力脱贫
胜一村有5个自然湾,8个村民小组,人口388户1246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00户364人,为深度贫困村。因地处偏僻,村级产业发展比较薄弱,村民增收主要靠外出务工,而留在村里的多数是能力不强的贫困户。
李凌针对胜一村的现状,推出“小微产业”,引导贫困户稳定脱贫。到今年,40多户贫困户共发展艾草种植面积100多亩,户均年增收入5000多元。之后,李凌动员复退军人以及有回乡创业意愿的年轻人,成立合作社,发展家禽家畜、灰麻兔、肉鸽养殖、虾稻连作,定向回收贫困户种植饲料;引进武汉服饰公司扶贫车间项目,推荐留守妇女参与扶贫车间项目,在家门口就业;争取村级光伏发电站,为村集体增加年收入近4万元。在驻村工作队的引导下,全村56户贫困户积极发展水产、牲畜养殖、大棚蔬菜等产业,加快了全村脱贫的步伐。
真情付出 扶贫扶志
李凌认为,扶贫工作不仅要扶贫,还要扶志,要改变贫困群众的精神面貌,这才是让群众彻底摆脱贫困的长久之计。
贫困户徐胜清的两个儿子均是智力2级残疾,基本了没有劳动能力,生活困苦让徐胜清几乎失去了信心。李凌看见他一家人都穿得破破烂烂,连一件完整的棉袄都没有,手和小腿都冻得生疮,便留了心。她把儿子的衣服鞋子收集起来送到了他家。随后也总是隔三差五去他家看看,鼓励他种植了4亩艾草,亩产收益达到了1500元。
产业发展了,贫困户思想改变了,村容村貌、村风文明也不能含糊。李凌又结合支部主题党日、屋场院子会,加强乡风文明宣传教育,加强人居环境整治,和驻村干部一起帮助驻点村申报落实项目60余个,争取建设资金600余万元,建水厂、修村路、扩塘堰、架路灯,村庄环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村民生活生产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昔日的“臭水塘”变成了“景观塘”。
逆行而上 勇挑重担
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李凌克服母亲生病无人照料的困难,主动把义井村疫情防控工作责任扛在肩上,第一时间到村报到,守路口、搞排查、代采购,真正做到哪里需要到哪里,哪里困难到哪里。
义井村在家人口近3千人,物品采购量大,同时村民需求也多样化,采购的难度也很大。为搞好采购工作,李凌想尽了办法,建立了村民物资采购微信群,对年轻的村民通过微信收集村民物资需求信息,对不会用微信的老年人群,手工登记物资需求。由于群众需求量大,采购人手较少,李凌不但要自己选购,还要搬运生活物资,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一天下来,累得精疲力尽。为方便群众,她还自己垫资2.5万元,采取先采购再付款的办法为群众代购,因为物品损耗,常常发生自己亏钱贴本的事,她也没有丝毫怨言。
作者:曾凡军、汪海林、何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