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初心只为民——记县税务局驻丰和村扶贫工作队长刘小涛

正是8月天,被太阳炙烤的土地,像被罩在大火上的蒸笼,热气腾腾,每走一步都搅动一股热浪。一个多月没有好好下场雨了,龟裂的土地张着嘴,一些河塘干涸了,翻着汪眼的“肚皮”。

山坡上,成熟的花生叶子干枯,向日葵低着沉甸甸的头,芝麻挺直了腰杆;农田里,水稻长势正旺,大片大片的,绿油油的,好像丝毫没有受到干旱的影响。这是丰收的硕果累累的八月,也是扎根生长,生机勃勃的八月。

从村委会出来,他的脸上就没有干过。汗水从额头流到脸颊,湿了衣衫。他脚步匆匆,要赶往二公村,为癌症患者张玉兰送去慰问金。太阳把他的影子印在新修的马路上,一会拉长一会缩短。看着影子,他又笑了,想过无数次的问题浮上心头。一个人如果只顾自己,享受头顶的阳光,那么,他的形象价值就像影子会变小,如果他把自己活成一道光,无私地照亮别人,那么,小小的我也会成就大我。

谁说一个普通人不能活得精彩?

当他忘却机关干部的身份,

冒着酷暑疏通河道,

给干旱的庄稼送去甘霖;

当他向多方奔走,

为改变贫困村的脏乱差筹集资金;

当他组织党员干部为大病患者捐款;

当他举办屋场院子会,

为村民讲解医保新政策;

当他胆结石发作,晕倒在田间地头……

谁不感动于他的赤诚,

谁能不为他的光芒而暖心? 

三年多的时间里,他吃住在村里,与村民相处的1000多个日日夜夜,熟悉到左手和右手,亲近到胜过亲人。这位受孝感市委市政府表彰的脱贫攻坚二等功臣,是扶贫户心心念念的好干部,孝昌税务局驻丰山镇丰和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刘小涛。

“犟牛”辞职,要扶贫去

刘小涛出生于邹岗镇陈田村,1988年从地区财贸学校毕业,分配到税务部门后,一直从事税务工作。

2016年元月,刘小涛还是孝昌县地税局三分局的局长,2月份,他向当时的局党组递交了辞职申请书。他辞去分局局长之职的理由,仅仅是想让出位子给年轻人。这样的想法似乎是奇思怪想,无疑让人费解。那可是承担着周巷、丰山、陡山和邹岗四个乡镇近9000万税收任务的分局,是多少人羡慕的宝地,多少人求之不得的“一把交椅”!为此,有人说他是个疯子,想一出是一出,有人说他是脑子浸水了,不按常理,有人说他是神经病,想出风头。面对闲言碎语,他淡然一笑说:“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为了地方税收后继有人,总得有人做出牺牲。晚交班不如早交班,让年轻人接受锻炼。否则,一龙挡住千江水,怎能后浪推前浪?

辞职后,3月份,刘小涛到了新的岗位—孝昌县地税局稽查局,任专职副书记,主抓党建工作。月底,孝昌县委号召广大干部下村精准扶贫,他又主动报了名。

辞职让位,又主动请缨扶贫,屁股都还没有把办公室的椅子坐热,就来了新花样,他的行为在地税系统引起不小的反响。有人质疑,有人嘲讽。也有人心疼,舍不得他走,对他好言相劝:老刘啊,你年龄不小了,到该歇歇脚的时候,何必折腾呢?单位像你这样年龄的一大把,人家在局里享清福,你女儿的工作还没有着落,你去扶贫,女儿的事谁去操心呢?局领导也找到他,和他谈心,叫他三思而行。

然而,老刘还真是一头“老牛”。

他心意已决,说:“我是个闲不住的人,想在50岁继续做点实事。做事人充实,而扶贫有更大的舞台。”就这样,老刘带着两名地税干部黄少芬、周明月来到了丰山镇农站村扶贫一线。

求得资金美乡村

农站村是一个小村,总共才三名村干部,书记杨静安和另外两人。村里穷,村干部待遇低,两个人平时种田、打工,很少到村委会。村委会办公条件差、村里产业发展差、村庄环境差。到村没多久,70多岁的村民杨端午就找到刘小涛诉苦。老人说,你看看,我们农站和黄陂一河之隔,那边的黄陂不晓得几美,去旅游的人排成队。我们这边脏的没处下脚,完全比不得。我姑娘女婿在武汉工作,我想接他们回来住两天,可是姑娘嫌老家环境差,不愿回来住。

杨端午的话深深刺痛刘小涛的心。为了改变农站村的面貌,他向镇领导和县地税局领导反映情况,先后争取到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地税帮扶资金,重点加强村庄环境治理。

钱来了,问题也来了。农站村有24户土坯房,直接影响村庄环境建设。在农村,拆房是第一难事,村民宁愿空着,也不愿意拆除。大家都比拼贫困户石中华,说他家的三间土坯房要是拆了,我们都愿意拆。老石是个很倔强的人,和村干部关系不好。有一次,项目负责人为拆除一事,和老石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差点动起手来。刘小涛去做工作,老石问:你们要是把我的土坯房拆了,我屋里的东西往哪里放?你们能帮我盖房吗?

人心是肉长的。猴子不上树,多打一气锣。老刘了解到老石的妻子患有很严重的糖尿病,亲自带他们去县一医院申请办理慢性病证。证下来了,每年能多报销1600多元钱门诊费用。老石被刘小涛的诚心感动,主动与村里签定了拆房协议,没过几天就带头拆除了土坯房。其他农户也积极配合,拆房顺利进行,接着大搞植树绿化,村庄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

如今,杨端午的姑娘女婿有空就回来小住两天,吃农家菜,呼吸新鲜空气。村里的老人在亭子底下纳凉、唠家常,孩子们在广场上嘻戏,一派祥和的景象。昔日落后的贫困小村,一跃成为丰山的美丽乡村。

刘小涛兄妹3人,打小家境贫寒,深知贫困户的不易。在驻村扶贫的日子里,他走遍了农站村100户人家,用爱心交了很多朋友。

村民夏凤娥多次向老刘反映自己身体不好,两个儿子还未成婚,是不是可以纳入贫困户。刘小涛说:你家开了豆腐作坊,家庭收入还算稳定,按照扶贫政策,不能纳入贫困户。谁知2017年6月份,夏凤娥查出患了肺癌,一个月不到就去世了,刘小涛心里不知道多难过。农村有个习惯,人去世了全湾人吃“泡饭”。那天,老刘带着身上仅有的500元钱,向她丈夫表示慰问。就因这事,大家把老刘当兄弟当朋友,有心里话,都愿意和他说了。

2017年,农站村迎来了一次精准扶贫省级交叉检查、二次县级检查,一次第三方评估,扶贫工作得到上级充分肯定。年底,农站村顺利脱贫出列,村里43户贫困户已摆脱了贫困。

机构改革不改初心

扶贫工作要住在村里,事情多、任务重,难免顾及不到家里。老刘的爱人在应城市农村一所初中教书,两人一月难得见一回。爱女读大学他没有时间去看望,找工作他也没有精力去帮忙。

2018年3月,县里调整驻村队员,按说,农站已经脱贫,刘小涛应该凯旋而归,爱人也早就盼着他回局里。毕竟年纪大了,应该以健康为重,何况患有高血压和胆结石。局领导也多次征求他的意见,刘小涛说,这次调整变动较大,我担心新队员不熟悉工作,还是让我继续留在村里吧。

“别人想回回不了,你能回还不愿意,这不是傻吗?你不顾家可以,不能玩命啊!”爱人不理解,要和税务局的“一把手”打电话,做刘小涛的工作。刘小涛知道爱人这几年在家也辛苦,很不容易,便耐心地开导 。教了半辈子书的爱人懂得丈夫的为人,明白大是大非,心疼之余只好同意。

由于丰山镇党委书记沈大勇“点着名要人”,组织上任命刘小涛为丰和村驻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丰和村是由二公村、中分村合并而成的大村,全村有贫困户172户608人,其中原中分村是丰山镇唯一一个未出列的重点贫困村。

贫困户熊足珍是刘小涛在丰和村结识的第一个“亲戚”。她丈夫早年患肝癌去世,她既要赡养两位80多岁的老人,还要供儿子上大学。家庭仅种植2亩水稻,经济上非常困难。刘小涛介绍她到东鼎基地打工,为她办了光伏小额贷款,鼓励她养殖300只鸡。年底,鸡养大了销售成了难题。刘小涛和两名队员经常买些鸡蛋带回家,联系局里食堂销了一些土鸡和鸡蛋,在微信群替她打广告,号召大家购买,慢慢打开了销路。如今,熊足珍家的土鸡、鸡蛋,供不应求,生活一天天好起来。

在刘小涛为贫困户奔波的时候,税务机构改革。国税地税合并,合并后人员如何变动,是大家都关心的问题。5月的一天,刘小涛从局里汇报扶贫工作回来,两名队员就向他打听机构合并、中层岗位调整的事。看到队员们思想上的波动,刘小涛说:“只要我们认真做事,在自己的扶贫岗位上干出实实在在的成绩,我相信领导不会忘记我们的。”有亲戚朋友劝他说,见好就收吧!为将来机构合并找个好位子。他淡然一笑说,“扶贫就是适合我的位子,干好了,‘小队长’一定会有大作为!”

有为才有位。8月中旬,刘小涛作为全市荣立二等功的队员,在全市精准扶贫大会上作经验交流,爱人得知后,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荣誉背后几多艰辛

荣誉背后,是更加勤奋的工作,是无数个默默奉献的日夜。71岁的魏传林是刘小涛的结对帮扶户,一家三口人,老伴叫李九枝,夫妻俩都患有慢性病。魏爹爹不仅有中风后遗症,还患有冠心病和顽固的皮肤病。

老魏受皮肤病的折磨二十多年,到处寻医问药没有效果。小儿子魏志险也伤透了脑筋,懒得带他去看病。看他彻夜不能入睡,瘙痒难忍,老伴急得抹眼泪,说,这样下去怕是活不了多久。每次入户走访,刘小涛都为老魏治病暗暗着急。

一次,刘小涛无意中看堂哥的微信圈,竟然有一种草药能治好皮肤病 ,还配了图片,便熟记这草药形状:三角叶,长满小刺,藤蔓植物,细红根……刘小涛查阅到,这药学名叫降蛇草,功能不少。一有空闲,就发动同事一起找。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找到了。他用镰刀慢慢地,一根根地把药割起,小心翼翼地卷起放好。交给魏传林时,老人将信将疑,还是一锅水煮了,连续洗了两天,感觉有些作用,打算继续用下去。

二公村昌家岗低保户昌朗阶,他女儿患小脑萎缩瘫痪在床,一家四口中仅女婿是个劳动力。19岁的孙女昌薇是湖北职院卫校的学生。承载着一家人的希望,2019年昌薇毕业了,原打算找个工作减轻负担,却突然感觉走路不稳。专业的敏感让她有了不祥的预感,想到自己的祖母、母亲都是患小脑萎缩,死的死,瘫的瘫,而自己这么年轻,才走出校门,难道就这样……昌薇不敢往下想,瞒着一家人独自跑到孝感市中心医院就诊,检查结果彻底击碎了她年轻的心。

接到村信息员彭浩纯的汇报,一直帮助这个苦难家庭的老刘,对昌薇的遭遇非常关切,他立即召开村委和扶贫工作队联席会,提出通过水滴筹平台向社会募捐,得到大家的赞同。接着,老刘亲自写了募捐申请书,派驻村工作队队员杨雄负责具体事宜。一个多月的努力,大家你十元、我二十,慷慨相助,共收到募捐款2.5万元,解了昌薇的燃眉之急。

除了昌薇,到丰山镇中分村、二公村一年多的时间,老刘和他带领的团队,还为马异平患白血病的儿子、患乳腺癌的村民张玉兰、患肾衰竭的村民李志成等筹集捐款。一年里,共筹得善款近20万元。

群众事,无小事。今年的八月,丰山镇遭遇近十年来的最严重的旱情。刘小涛带着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排查灾情,修建河道、沟渠,投入机械清淤、提水。脚伤了,继续下田;得了伤寒,继续作战;胆结石发作,忍着疼痛不下火线;就连自己的唯一的姐姐病重入院,也没有时间去看一看。

可是这些事,在老刘看来,都是“拿不上台面”的小事。他不想说,群众却记在心里,丰山这片土地也深深地烙下了他的足迹。

刘小涛喜欢读书写作。远离城市的喧闹,在乡村的月光下,在广袤的田野里,在走访贫困户的间隙,他笔耕不辍。那一篇篇扶贫日记,记载的是对帮扶群众满满真情;那一本本学习笔记,显示的是一名共产党员对党的忠贞。正如他在10·17扶贫故事会上发言所说:我驻村扶贫,只因村民百姓在我心中分量很重。

作者:张丽

编辑:彭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