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疾控专家提醒:保持良好卫生习惯是最好防护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进入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日常生活中需要什么程度的防护?地区疾控中心综合卫生科科长周红亮介绍,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即使你居住地区近期没有新增病例,也仍然需要保持警惕,适应习惯“新常态”,保护自己和身边的人。

“勤洗手、清洁通风、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这些卫生习惯,既是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最有效的方法,同时也是预防常见呼吸道传染病和消化道传染病的通用方法。”周红亮表示,许多常见传染病,如感染性腹泻(痢疾、阿米巴、伤寒、诺如病毒)、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肠道寄生虫病、皮肤感染、沙眼等疾病都能经手传播。而洗手可以将腹泻致死率减半、急性呼吸道感染致死率减少三分之一。


“我们说的洗手不是只用自来水简单冲一下,而是要使用肥皂、香皂、洗手液等清洁用品,同时洗手时间不少于20秒。”周红亮说,吃东西前、上厕所后、接触钱币和公共物件后、外出回家等情况,都要洗手。


周红亮特别提到,抗菌湿巾擦手代替不了用流水清洗,“用湿纸巾再怎么反复擦手也无法清除皮肤表面的细菌,而‘免洗洗手液’等产品则含有化学物质。所以有条件的情况下,以流水洗手最佳。”他说。

“戴口罩对于新冠肺炎、流感、麻疹、肺结核等呼吸道传染病具有预防作用,既保护自己,又有益于公众健康。”周红亮表示,处于公共场所,如办公、购物、乘坐厢式电梯等,都应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口罩在弄湿或弄脏后,就需要及时更换。即使没有弄脏,一次性口罩累计使用4—6小时后也需要更换新口罩。建议应随身备用一次性医用口罩。


周红亮表示,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个人防护还应注意清洁通风,保持居室整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保持1米以上社交距离,避免聚集。市民要改变传统饮食习惯,倡导公筷公勺和分餐进食。要选择安全放心原料,食物烧熟煮透,不吃生冷食物,拒绝食用野生动物,减少疾病传染的可能性。自己或家人如果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要及时到就近的发热门诊进行排查诊治,全程做好个人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