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智”扶“志”添动力,勤劳致富诚可贵!

精准施策百姓高兴,小康路上涌现能人。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上,越来越多的贫困户不等、不靠、不要,靠着自己勤劳的双手,在逆境中艰苦奋斗,过上了自食其力的幸福生活。


稻田里的致富路

今年66岁的张建志是花西乡三和村的一名低保贫困户。老伴已去世多年,大儿子和小儿子均已成家有自己的家庭生活,二儿子张利华先天性双耳失聪,少时又被毒蛇咬伤腿,落下了一级残疾,需要专人照顾。由于要照顾残疾的儿子,他不能外出打工,只能在家靠种地为生。

2003年开始,张建志就在村里慢慢流转土地。到2008年,他一共流转了100亩田地。当时,驻村工作队到他的家中来走访,他提出了扩大流转土地规模,让更多人的农户一起种田增收的想法,在工作队的建议和帮助下,2018年9月,孝昌县金瑞种植专业合作社正式挂牌成立。今年,合作社共流转土地260亩,每亩流转费用60元,其中流转了40多户贫困户的土地。

种子洒下地后,施肥、打药、收割等他都会请村民打工,带动他们增收。男工一天工钱120元,女工100元,每年务工人次有百余人次,去年,张建志的合作社共支付农民工工资12万元。他还请了徐建平等2户贫困户长年打工,带动他们每年增收1.44万元,帮助他们实现了脱贫。

同时,他还管护着村里的泵站。10多年前,村里建起泵站,没人管护,他便主动揽下管理泵站的活,从维修泵站,年年抗旱分水、放水,为包括花园镇的一个湾在内的四个湾的农田送去抗旱救命水。这几年来,泵站的零件都被他换了一个遍。花西是“旱包子”,抗旱难度大,一到旱情初显,他就提前检修好泵站、铺设好管道,以便将解渴水及时送到农田中,减少受灾损失,帮助大家保丰收。每次给农户放水,听到农户的感谢声,张建志就觉得值了。

“今年的旱情虽然较为严重,但是今年水稻长势比往年好,谷子价格也比去年高了。250亩的水稻,10亩花生、绿豆、棉花,收成都比较喜人,今年是一个丰收年。而且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把我的小旋耕机换成了一台大的旋耕机,我也是非常感谢和高兴。”张建志感慨。

张建志说,“脱贫不光是靠嘴上说说、靠政策扶扶,还是得自己干,虽然现在我已过了花甲之年,但是我还是有满满的干劲,再干个10年是没有问题的。有党和国家的好政策,种一辈子地,我感到非常高兴。”

在决胜脱贫攻坚的生动实践中,有许许多多像张建志老人一样的人,他们虽然被认定为贫困户,但他们不等、不靠、不要,用勤劳的双手努力打拼,让一贫如洗的状况成为历史,成功脱贫致富!

其实,贫困户能够过上现在的好日子,一方面是他们勤劳肯干、自强不息,另一方面也离不开党委政府的好政策以及广大扶贫干部的无私奉献、悉心指导、倾情帮扶。


下一番绣花工夫

李凌是孝昌县供销社驻白沙镇胜一村扶贫工作队队员。2017年,她留下读高三的孩子独自在家,毅然投身扶贫工作。

胜一村是白沙镇深度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00户349人。刚驻村时,不少村民不理解扶贫工作,觉得李凌她们是来“闹眼子”“走过场”的,为此,工作队吃过不少闭门羹。

李凌与村民们一起跳广场舞、拉家常,努力融入她们,和村民一起,她总是笑脸相迎,嘘寒问暖。慢慢的摸清了每个贫困户的基本情况,为扶贫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如何帮助贫困户们脱贫,是李凌驻村扶贫遇到的第二个难题。李凌走访中偶然得知,村里有人割野生艾草卖钱,收益还不错,便立即召集队员们一起商讨。通过利用路边、坡地、岗地进行试点种植艾草。

贫困户徐胜清的两个儿子都是智力残疾,基本上没有劳动能力,生活艰苦让徐胜清几乎失去信心。村里发展艾草种植,李凌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家,通过反复上门做工作,老徐终于答应尝试种1亩。功夫不负有心人,艾草一季收益达到1500元,远远高于水稻种植。现在,老徐除留了一点口粮田外,全种了艾草,还发动村民成立艾草种植互助组。艾草收割的时候,老徐就召集男村民收割和运输,让老人和妇女负责摘叶子等初加工,打包后运输到收购点销售。如今,全村种植艾草100余亩,25户贫困户参与种植,户均年增收入5000多元。看到贫困户们数着卖艾草的钱笑得合不拢嘴,李凌心中的石头终于落地:种艾草的路子算是走对了!

尝到成功的甜头,李凌她们的胆子也大了起来,联合复退军人、有回乡创业意愿的年轻人一道找路子,谋发展,先后成立了“孝昌县顺世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和“孝昌县浩源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探索以灰麻兔及肉鸽养殖为主,定向回收贫困户种植饲料为辅的产业综合发展模式;倡导家庭散养家禽家畜及虾稻连作产业;推荐留守妇女参与扶贫车间项目,在家门口就业;争取村级光伏发电站,为村集体增加年收入近4万元。在驻村工作队的引导下,56户贫困户积极发展水产、牲畜养殖、大棚蔬菜等产业,加快了全村脱贫的步伐。

产业发展了,村容村貌、乡风文明也要跟进。李凌通过多方学习规划村级建设、实地踏勘论证项目、积极争取资金和政策,争取基础设施、综合环境整治、水利设施等49个项目,建设资金600多万元,逐步实现“十通十有”目标。村里道路硬化了,塘堰清淤扩挖了,村级广场建起来了,空闲场地、文化墙美化绿化了,昔日的“臭水塘”变成了“景观塘”,泥泞道路实现户户通,生活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李凌说,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一句话“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作为基层一线扶贫工作队员,她不敢妄称可以比肩总书记的情怀与境界,但始终坚守“将心比心,我心换你心”的信念,以“烹小鲜”的耐心与细致,给贫困户送信心、送温暖、送政策,带动村里产业发展。在全县脱贫摘帽的最后紧要关头,她将和队员们站好最后一班岗,再多想些新点子、多酝些新路子,让全村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让村民们日子越过越红火!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