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秀锦是中国移动湖北公司孝昌分公司办公室主管,2015年6月派驻到周巷镇七姜村任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2017年3月调整到周巷镇蔡桥村担任扶贫工作队队长。作为一直在城里生活工作、以家庭为中心的女同志,她驻村近5年生活,其间的繁杂与琐碎、酸甜与苦辣、成功与喜悦,要比别人感受的更为深入细腻。
2015年,公司征求他们驻村扶贫意愿,公司里大多是年轻人,有的还没结婚,有的刚生完孩子,去扶贫驻村,家里怎么办?大家都很犹豫。那时候曾秀锦的儿子刚上大学,老公和婆婆身体虽然不太好,但还能互相照应,相比之下,她的家庭负担要小一点。当时跟丈夫商量这事时,他很反对说,“你去扶贫,家里怎么办?”。
好在曾秀锦的父亲很支持:“扶贫是革命工作,你应当担起这份责任和义务。我们现在不愁吃穿,但农村还有许多为吃穿发愁、需要帮助的人,你平时总是热心快肠的,可以去帮他们解决困难、落实国家的好政策。”
曾秀锦说,现在国家有号召,就应该到群众需要的地方。在曾秀锦的劝说下,丈夫终于支持了她的选择。驻村扶贫后,她经常跟丈夫和孩子分享扶贫路上的酸甜苦辣,他们也一起为贫困户早日脱贫出谋划策。丈夫在她的影响下,今年也主动报名参加他们单位的驻村扶贫工作了。
万事开头难。刚开始,曾秀锦被安排到周巷镇七姜村驻村,从热闹的城镇到寂静的乡村,还没完全适应乡村生活。一个寒冷的冬夜,工作队的住处突然停电,屋里屋外一片漆黑,给曾秀锦她们带来不小的心理压力。她想,既然公司信任她们,把她们派到贫困村开展帮扶工作,她们就要尽职尽责为贫困户做实事、做好事,这点压力又算得了什么?
曾秀锦和工作队积极协调,争取资金给村里装上路灯。现在,晚上走在七姜村里,不仅路边有太阳能路灯,村民们的家门口也都装上了小型太阳能灯,照亮了七姜村的夜晚,也照亮着七姜村的脱贫路。
2017年3月,曾秀锦被调整到蔡桥村,和史红英、武红艳两位女队员一起驻村扶贫,她担任工作队队长。刚到村里入户走访,村民们看着工作队是3个女同志,觉得她们只是走走形式,做做样子,不会真帮扶。曾秀锦说,女同志虽然体力上没有男同志那么好,但在扶贫工作上,她们熟练掌握各项扶贫政策,尽全力让贫困户更多更精准地享受党和政府的扶贫惠农政策。
村口的一条老路是村子通往外界和生产生活的重要交通要道,多年来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村里的孩子们上学极为不便,遇到连阴雨天气,村民们不穿套胶鞋根本走不过去。我和队员们争取扶贫道路项目资金,抓紧落实修建,打通通户路,彻底解决村民出行难的问题。住在路边的贫困户文兵乔大爷总调侃:“扶贫队把路修到家门口,真是好啊!以前下雨是‘水和泥巴路’,现在是真正的水泥路了!”
曾秀锦知道,只有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面对面地帮、心贴心地扶、实打实地做,才能交出一份符合扶贫要求、满足群众需要的“满意答卷”。贫困户张东初是家里的主要劳力,由于常年干体力活患有严重的腰肌劳损。家里给他治病、供两个孩子读书,债台高筑。曾秀锦在走访得知他们家10多年前建的毛坯房没钱装修,风吹日晒屋顶都裂开了,便立即帮他家申请危房改造资金,多方筹资1万多元粉刷墙壁,修缮屋顶。还帮忙申请教育扶贫,鼓励他种植苗木争取“种养加”补贴,参与光伏扶贫分红,一年享受各项政策补贴近1万元。张东初逢人就夸“党的干部好,党的政策好”。
贫困户丁贵华因为长期体力劳动落下病根,干不了重活,儿子又是精神残疾二级,队员武红艳走访后,帮他申请残疾证,办理残疾护理补贴手续,还帮他流转土地发展稻虾养殖,邀请县水产局专家现场进行指导技术。看着金贵华养殖技术也越来越熟练,收入也越来越高时,武红艳感觉到努力帮扶的汗水没有白流,辛苦没有白费,从心底为他们感到高兴。
60岁的贫困户刘爱香患有肺癌,队员史红英经常到他家里走访慰问,帮他落实了大病医疗保险和大病救助政策。刘爱香也把她当自己的亲闺女,知道她忙于扶贫工作顾不上吃饭时,特意煎了两个土鸡蛋、煮了面条用保温桶送去。驻村期间,像这样的暖心事数不胜数,贫困户们把自己种的时令蔬菜、初次挂果的桃子,都会送来跟我们一起分享,事情虽小,但都让我们感动不已。
不经意,5年弹指一挥间,曾秀锦她们尝遍了驻村生活的酸甜苦辣,她说,即使是这样,也动摇不了她们要做好扶贫工作的决心。因为这是她们人生中非常有意义的一段工作历程。她和队员们早已融入父老乡亲之中,成为他们中的一员,成为他们最信任的人,也成为他们的亲人。
初心不改梦归处,扶贫解困担使命。今年是脱贫“摘帽”决胜之年,作为脱贫攻坚战线的一份子,曾秀锦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扎根扶贫一线,真蹲实驻,真帮实扶,撑起扶贫“整个天”。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