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围绕庆祝“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孝昌县文化和旅游局举办
“非物质文化遗产进福利院暨孝昌大鼓专场演出活动”
在展现孝昌县优秀非遗传统文化的同时
为福利院的老人们送去了节日的问候。
近年来,孝昌县文化和旅游局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的指示精神,广泛举办文化遗产展示展演活动,加深全社会对文物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了解,努力提高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让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文化遗产更好融入当代社会生活。
活态展现非遗魅力
在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孝昌县文化和旅游局以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宗旨,组织孝昌大鼓传承人举行专题表演,突出地方特色,宣传孝昌大鼓的独特魅力。一直以来,孝昌县文化馆认真贯彻落实非遗保护的各项法律法规,大力宣传和展示孝昌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努力构建“全民参与多彩非遗,文化打开美好生活”的活动氛围,以活态传承、活力再现的形式弘扬孝昌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乡村文化繁荣发展,丰富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在刚刚举办完的孟宗文化旅游节上,孝昌县文化馆组织举办孝昌县非遗展览暨民俗文化展演。以孝昌代表性的非遗项目、民间技艺为展示内容,将雕花剪纸、曲艺、民歌、书法为载体,召集孝昌县优秀民间艺人集中展演。这次民俗文化展演的节目形式多样,包括舞龙、孝昌大鼓、邹岗旱船、孝昌民歌等。近千名社区居民和社会各界人士汇聚在现场。“孝昌雕花剪纸”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张玉义现场指导文化志愿者和参观群众学习雕花剪纸的技术;市级非遗“双桥扯和”传承人丁文安现场向市民讲解和展示“双桥扯和”手工制作流程及其文化内涵。
孝昌县通过大鼓、剪纸、民族歌舞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展示传统技艺与时尚理念的融合,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示了孝昌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魅力,让丰富多彩的非遗走进日常生活。
旅游融合非遗活力
孝昌县历史悠久,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建制史,自古孝子辈出。孝昌县非物质文化资源丰富,涉及门类多,民族特色、地方特色十分明显。其中“孟宗孝行故事”“孝昌大鼓”“邹岗旱船”“孝昌雕花剪纸”被列为湖北省非遗保护名录,“孙氏冷兵器锻造技艺”“双桥扯和”“孝昌转糖人”“花园红烧肉”“磨山石作”被列为市级非遗保护名录。
近年来,孝昌县针对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下了很大力气,努力挖掘以非遗文化为主导的孝昌文旅融合潜在价值,抓住文商旅结合发展的有利契机,创新发展独具孝昌特色的文化品牌,打造“非遗+旅游”的文旅融合创新路线,让非遗传承之路越走越宽。
目前,已有三大“非遗+旅游”示范点正在建设中:1.围绕“磨山石作”非遗品牌,打造以石艺文化为主题的磨山村乡村旅游示范点;2.以“雕花剪纸”、书法艺术为名片,打造以小河明清古街为载体的“民间文化艺术之乡”;3.以城东教育城为基地,建设以“孙氏冷兵器锻造技艺”为代表的非遗项目生产性保护示范中心、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我县这三大“非遗+旅游”文旅融合路线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物质化、市场化、社会化。
产业挖掘非遗潜力
近日,孝昌县举行旅游发展暨农旅养融合工作督办推进会,会议出台《孝昌县促进文化旅游业发展支持政策和奖励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
《办法》规定,鼓励文化旅游企业通过保护性开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利用,符合孝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的,经申报评审,给予投入保护利用资金10%的扶持,单项扶持最高不超过100万元;鼓励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入驻旅游景区(或文化产业园区、特色文化旅游街区),设立工作室或文化产业机构并运行一年以上的,从第二年起,给予5万元创业补助,按照补助资金的30﹪、30﹪、40﹪的比例分三年补助到位。
一系列助推文化遗产“活”起来、文旅融合“亮”起来的政策已经落地。未来,孝昌县将整合资源,建立非遗工坊和文创驿站,提供展示平台,扩大非遗影响。深入调研代表性非遗项目,挖掘非遗产业化潜力,收集资料、整理档案,利用电视台、新媒体等加大对外宣传力度,使非遗保护从国家倡议,变成全民动员,让每一个人都成为非遗保护的一份子,把非遗保护做成公益性强且不缺乏市场效益的新产业,开辟非遗保护传承的全新道路。
在保护非遗、传承文化根脉的道路上,孝昌有自己的实践经验。下一步仍将坚持“保护为主、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原则,积极组织丰富多彩的非遗展示展演活动,以遗“传”文,打造地方特色文化品牌;以文“化”人,创造更好更多文艺精品。同时以项目的传承发展为重点,创新方法、强化宣传、搭建平台,突出非遗在文化产业崛起、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作用,在全县范围内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随着孝昌县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推进,文化产业不断壮大,孝昌非遗也必将“活”起来。
来源:孝昌县委宣传部(李培源)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