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昌最美脱贫人,用辛勤劳动唱响致富好声音!



董耀芳:六旬老汉自强不息 立志脱贫

董耀芳今年62岁,一家人原本幸福和睦,由于几年前儿媳患有尿毒症,诊治多年后过世,儿子、老伴儿三年期间都相继过世,只剩下他和读小学的孙女相依为命。爷孙俩一下失去了经济来源,再加上七八万的债务,日子过的很艰难。



观音湖区金盆村贫困户 董耀芳:家里就剩下我和孙子,我还欠八九万元的账,我自己自食其力,别人同情我不要我还钱,我就尽量还,有多少还多少。



命运的残酷并没有打倒这个年过六旬的老人,虽然欠下债务,但他丝毫没有怨言,一个人埋头苦干,种了十几亩田,三年间他凭借种田、打零工,还上了所有的债务。为了让孙女生活过得更富足,在精准扶贫政策的帮扶下,他又跟亲戚借钱买了5头牛。



观音湖区金盆村贫困户 董耀芳:我去年又借钱买了几头牛,我再少种点田,通过喂牛改善下生活。



坚韧推开了困难,勤劳战胜了贫穷。在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的关心支持下,董耀芳老人的脱贫之路越走越平坦、越走越宽广,未来的生活也会更加幸福美满。



观音湖区金盆村党支部书记 王耀如:董耀芳这个家庭在金盆村是个特殊户,董耀芳非常努力,有些农户的田不种了,他自己去种,还养了牛,他辛勤劳动,刻苦奋斗,带着家庭走向脱贫之路。



观音湖区金盆村贫困户 董耀芳:到下半年,卖一头牛最低要卖五六千块钱,我和孙子过生活将就可以,孙子有孤儿补贴,我还种了十几亩田,几乎可以慢慢脱贫。

祝大平:养鹅“土专家”自主脱贫 发愤图强成致富行家

黝黑的皮肤,爽朗的笑容,这位正在鹅棚忙活的就是今天故事的主人公--祝大平。2005年他突发心脏病,手术后整整两年时间,他都无法做农活。但他不甘于向政府讨要救济和低保度日,想发展产业撑起这个家。



养鹅大户 祝大平:小的时候得了心脏病,最后在同济去做了手术,不能出力,又不能出去打工,现在还有个孩子,又要生活又要读书,没有办法,在家里弄点鳝鱼、龙虾,也只能维持一下生活。



2007年,祝大平了解到养鹅成本低且收入高,通过朋友的介绍,他开始养鹅。



养鹅大户 祝大平:就试养了三百只,利润还可以,有了六七千元,觉得养鹅还可以,种了一点田,还带养鹅,每年只喂两千只,年出售两千只,可以贴补孩子的读书费用和家用。



尝到甜头后,祝大平全身心投入到养鹅中。主动学习养鹅方面的技术,向专业人士、畜牧局技术人员请教,到县畜牧局培训,学习如何控制鹅舍温度、如何给鹅饮水用药、加料、预防鹅瘟、禽流感。功夫不负有心人,祝大平的鹅养事业越做越好。



养鹅大户 祝大平:现在的成活率到了95%,销售我们是不愁销,江苏的大老板过来拖,特别是春节的时候,外面的人都回来,都到这里来买鹅吃。



300只、2000只、8000只、直到现在的10000多只,鹅的数量在慢慢变多,祝大平的口袋也越来越鼓了。



养鹅大户 祝大平:效益还是可以,今年的行情特别好,最低一只七块五到八块之间,利润也可以,一只鹅的利润最少要达到二十元左右,年收入就是六到八万块钱。

王华勇:种植猕猴桃 铺就脱贫致富路

记者来到小悟乡四房村猕猴桃基地看到,一颗颗金黄色的猕猴桃挂上枝头,甚是惹人喜爱。基地法人王华勇告诉我们,以前他像村里的其他村民一样外出打工,常年在外务工,对于家庭的照顾就少了,于是他选择回乡种植猕猴桃。可万事开头难,当王华勇带着一腔热血开始种植猕猴桃树苗时,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树苗开花的时候,让他彻底傻了眼。



小悟乡四房村猕猴桃种植户 王华勇:第一次把苗栽了,水全部积了等到第二年发芽的时候,有一部分没有发芽,一开始投入种植是17.5亩,接近8亩的树苗死了。2016年的春季,我们发现发芽率也是只有一半8亩左右。



发生了这样的事情该怎么办呢?王华勇想过放弃,但想到脱贫,他不仅坚持下来,还在网上查找资料,请教老师对他进行技术指导。

小悟乡四房村猕猴桃种植户 王华勇:我们也想带领贫困群众脱贫,所以我们要把产业规模扩大,再把这个事做好、做好、做大、做强。



难题解决了,猕猴桃的长势也是越长越好。为了给更多贫困户提供就业的机会,王华勇开始大量吸收村里劳动力到猕猴桃基地打工。



小悟乡四房村猕猴桃种植户 王华勇:长期帮我们除草、打药、装箱、摘果、修剪树枝。

村民叶建村告诉我们,现在年纪大了,到外面打工也找不到合适的事儿做,现在有了猕猴桃基地,既解决了他就业的问题,也解决了他家的经济困难。



小悟乡四房村村民 叶建村:到这里来既方便,又解决了就业问题,解决了家庭的经济困难。这个基地对老百姓有好处,土地都流转了,免得荒了土地,这就变成了金子,这到处挂的都是钱。



王华勇告诉我们,猕猴桃基地的建成少不了乡党委政府和扶贫工作队的帮助和扶持,他会将猕猴桃基地越做越好,带领更多的贫困走上脱贫致富路。



小悟乡四房村猕猴桃种植户 王华勇:我们下一步准备把这个规模扩大到100亩,带动周边的贫困户,扩大规模以“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我们把这块做大,产业经济收入提高。

这就是我们身边的“最美脱贫人”,他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描绘着新的生活,在脱贫攻坚路上越走越顺畅,为他们的努力点赞。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