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下,稻田边。见到记者来访,皮肤黝黑的贫困户李仁权有点兴奋,“养虾,种稻,每亩收入翻了好几番。”
61岁的李仁权是孝昌县小河镇新堰村人。去年,他流转了19亩田搞稻虾连作,纯收入五万多元。
从无到有,孝昌稻虾连作面积如今发展到2.6万亩,稻虾综合种养模式成为孝昌精准扶贫“二十法”之一。
抛荒田改养小龙虾
说起孝昌养虾,得从土地抛荒说起。
由于种稻效益不高,2010年前后,孝昌出现很多抛荒田。
2012年,孝昌探索稻田养螃蟹。当年5月,县水产局在陡山乡搞了个河蟹种苗养殖场。“当时,我们养了150亩螃蟹。水产局开出12万元年薪,从江苏请来师傅进行技术指导。”场长陈军乔说,由于当地昼夜温差不大,螃蟹性早熟,长不大。更要命的是,好不容易养大的螃蟹,送到白沙洲大市场,却少有人问津。
后来,陈军乔发现,小龙虾在白沙洲市场很受欢迎,且价格高。“能否发展稻虾呢?”陈军乔灵机一动。他的想法得到县水产局副局长丁力的赞同。2014年,县水产局安排丁力牵头成立小组,指导小河镇新堰村建设稻虾连作千亩连片示范基地。
经过一年多的试养,2015年基地平均亩产小龙虾206斤,亩产稻谷1255斤,亩创产值6000元,亩均增收2800元。
政策给力推动稻虾连作
尝到甜头,孝昌决定大面积推广稻虾连作。
出台鱼池标准化改造奖补政策。每年投入资金500万元,对改造100亩鱼池的新型经营主体,每亩补助200元,对改造200亩以上的新型经营主体每亩补助300元。
稻虾连作被列入精准扶贫“二十法”。对发展100亩以上稻田综合种养连片基地的种养大户、合作社或家庭渔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每亩给予900元建设补助资金。对贫困户发展稻虾,每亩给予1000元建设补助资金,普通农户按每亩100元进行奖补。
孝昌协调金融机构,对具备法人资格、产权明晰、管理规范的合作社给予贷款支持。面向贫困户的小额扶贫贷款,优先满足稻田综合种养经营主体和种养贫困户的需要。
水产部门先后组织种养大户开展技术培训,到潜江、应城、汉川等地参观学习,并邀请省、市水产养殖专家到孝昌进行技术培训。
短短几年,孝昌稻虾产业从无到有,迅速发展到2.6万亩,不少抛荒田成了香饽饽。
今年41岁的肖建新,2015年开始在小河镇新堰村流转土地100亩,搞虾-鳅-稻综合种养。今年4月,他又转战陡山乡新街村,流转稻田300亩发展综合种养。
贫困户多途径参与分享
“2016年以来,我们共发展610户贫困户从事稻虾综合种养,面积达到8750亩,亩平产值达7120元,亩平增收2600元。”孝昌县水产局局长汪利民介绍,除了鼓励贫困户直接发展稻虾,我县还尝试多种途径,让贫困户分享稻虾共养成果。
入股分红方式。孝昌支持稻虾综合种养连片基地建设,贫困户以土地入股或向商业银行申请贴息贷款入股到基地。基地经营业主负责经营,每年给贫困户分红。2017年以来,孝昌12家连片基地共吸收106户贫困户入股,分红31.8万元。
利益联结模式。孝昌取得奖补资金和项目资金支持的渔业企业,按每享受资金5万元联结1户的标准与贫困户进行利益联结,贫困户年底享受利益联接分红。至目前,全县36家渔业企业共联结贫困户173户,发放固定分红86.5万元。
劳务用工方式。鼓励稻虾综合种养连片基地优先雇佣贫困户,基地与贫困户签订劳务用工协议,每年劳务用工不少于100天,确保每名贫困用工人员年收入达到6000元以上。2016年以来,全县共有15家稻虾经营主体聘请贫困户163名,累计发放劳务工资293.5万元,带动85户贫困户顺利脱贫。
来源:湖北日报
作者:宋效忠、黄一鸣、孙永芳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