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走基层】叶曾曾:一抹乡愁点燃返乡创业情

  诗人余光中的一首《乡愁》写出了对故乡、对祖国的深深眷恋之情,历来深受漂泊异乡的人们所青睐。在观音湖(区)观音村,就有这么一个小伙子——叶曾曾,他放弃了城市优越的环境,以乡愁为依托,以梦想为引领,返回农村,遇见不一样的自己。

  叶曾曾幼年由于家庭变故,从小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由于家庭贫困,15岁初中毕业后,就去外地务工。叶曾曾虽然人在外地,儿时在家乡创业的梦想总浮现眼前。

  观音湖(区)观音村村民 叶曾曾:在外面赚再多的钱,总有一天还是要回来的。

  叶曾曾在外地打工数年,却时刻惦记着家乡的贫穷和落后,在赚到人生第一桶金后,凭着一份割舍不了的乡愁,他毅然回到家乡创业,在屋后的山上建起了养殖场。

  观音湖(区)观音村村民 叶曾曾:当时观音湖在15年之前不是禁养区,当时回来养的是贵妃鸡,最多的时候投了一万只苗。13年遇到禽流感,一批鸡亏了20多万。

  几十万的亏损一度让叶曾曾萎靡不振,但一想到自己的事业离梦想越来越远,叶曾曾便重新振作。迫于生活压力,叶曾曾又跑到外地打工。2016年,就在他一筹莫展的时候,管委会找到叶曾曾,告诉他精准扶贫的大好政策,鼓励他回乡创业,于是叶曾曾重燃信心,回乡再创业。

  观音湖(区)观音村村民 叶曾曾:经过政府的帮忙,16年左右开始重新运转,现在已经在盈利,产业毛利润在20万左右。

  回来之后,叶曾曾深知养殖业风险大,加之观音湖景区实行禁养,他便多方考察,通过不断学习,重新发展了茶叶、玄参等产业。

  观音湖(区)观音村村民 叶曾曾:茶叶有十多亩,从16年开始,当地政府鼓励种植玄参,现在有近30亩,上面这一片全部都是玄参。水产这一块有几亩,有龙虾,还有几亩鱼塘,山林子里面还有十几亩油茶。

  如今,叶曾曾的产业越做越大,他把自家闲置的土地和林地集中起来,还流转了贫困农户的土地,集中种植茶叶、玄参,不但壮大了自己的产业规模,也能给贫困户带来收入,解决村民的后顾之忧。

  观音湖(区)观音村村民 叶曾曾:平常这些管理,包括采茶、药材的采收、除草等请一些贫困户,基本上有十三四人在这里,每年给他们的收入有一两千左右。

  观音湖(区)观音村贫困户 谈秀华(67岁):我把田都租给叶曾曾了,他一年给我点报酬,免得荒了长了树,这也就有点收入,还能打点杂,采茶能采一千多块钱。

  观音湖(区)观音村贫困户 万红霞(39岁):我和我老公都有病,在家里采点茶叶,贴补家用,老公帮一下小工,家里也没有其他的收入。爷爷奶奶也到了年纪,摘茶叶贴补家用,家里也好一点。

懂农业才能有担当,爱农村才能守初心,爱农民才能付真情。在各项政策扶持下,叶曾曾的事业成长的越来越快。叶曾曾想靠产业让“乡愁”远离破屋泥路,建设美丽乡村的梦想正在一步一步实现。

  观音湖区党工委书记 刘国琼:一步一个脚印走到现在,现在茶叶、玄参都是成功的,明显看到了效益,一家人在这里有固定的岗位工作,现在还有一定的债务,相信他在这两年内走出困境。美丽乡村、乡村振兴一定要使年轻人回来,在农村居住,在农村创业,靠农村发展,像他这样的要鼓励。

(作者:​ 周瑶 董维文)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