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竹器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竹匠是人们再熟悉不过的手艺人。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竹匠已经不多见,而在小河镇环西街,米常志是为数不多的一位,他接下了祖辈留下的老手艺,用自己的双手编制出各式各样的竹制品。
画面中的这位米师傅是小河镇环西街的一位从事40多年篾匠行业的老匠工,一根完整的竹子,通过米常志的对剖,或编或拉或穿,便编织出精巧、牢固、耐用的各种竹制品。
小河镇环西街居民 米常志:我从12岁就开始学到现在,做了40多年已经,开始自己学习帮忙编织,后来自己在做。
米常志与记者说道,子承父业,他从12岁开始学,到后来在父亲的“严加管教”下,一晃已40多个年头,他逐渐掌握了这项技能,而刚开始学的时候的艰辛他也历历在目。
小河镇环西街居民 米常志:刚开始学得时候非常难,比方说开始学得时候很容易把手割了,劈蔑没有学熟的时候手一搞就割流血,当时我们学手艺几年,过去三年学徒弟。
面对一堆粗细、长短不一的竹子,米常志按照工序有条不紊地又是锯,又是裁,不一会儿,竹子变成竹篓的备件。
小河镇环西街居民 米常志:编织这个工作很繁琐,从竹子到成工,一天赶着也就做两个,竹子是到别人竹园里去砍,砍到回来自己劈,蔑都是自己劈。
近年来,该镇民间艺人编制的竹篮、筛子等用具样式新颖、美观、适用,吸引不少人购买,当地传统手工艺品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也能带动自身的经济收入。
小河镇环西街居民 米常志:我们做一辈子了,下一代就没有人做了,因为现在没有人愿意学这个了。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