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昌:“草台班子”裂变成长 “巧手织梦”缔造致富路

孝昌县白沙镇位于孝昌县西南部,在家妇女多以农耕生活为主。共同缔造工作开展以来,县乡两级妇联鼓励并支持妇女以地缘、趣缘、业缘为依托建立妇女小组,白沙铺社区妇女自发成立了“巧手织梦”妇女小组,并在郑艳容等人的耐心指导下开展编筐等手工技艺活动  ,辐射孝昌县各乡镇(区)及周边县市,为帮助妇女增收、推动移风易俗、助力共同缔造注入新鲜血液。

“活水”难觅,那就自己“开源”。白沙镇各级妇联执委深入农户收集意见建议,多方面走访调研了解到农村妇女当前最大的需求和愿望是希望有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提高收入。但是因招商过程、落地过程有难度,加之本地常住妇女年纪偏大,没有技术、多病痛等现实问题遇到瓶颈。恰逢白沙铺社区以郑艳荣为代表的几名善于手工编筐的妇女成立了编筐妇女小组并小范围开展了编织活动,白沙镇妇联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与其等“活水”来,不如自己“开源”。在镇妇联的帮助下,几个妇女凑在一起搭的“草台班子”逐步成长为“巧手织梦”妇女小组,其编织技艺因学习门槛低、形式灵活、成品实用,逐步在全镇乃至全县范围内推广开。

“巧手织梦”妇女小组邀请白沙镇义井村本土手工编筐老艺人唐师傅义务开展培训,白沙镇妇联及驻村工作队则主动链接社会爱心资源支持培训。白沙镇以3个村湾为试点开展培训,采用灵活服务模式,开放镇文体楼给妇女小组使用,让群众当“锁长”,便于群众参与。经过培训摸索,小组成员们创作了篮子、簸箕、鞋垫等编织精品,也总结出一套培训教授编织的步骤和诀窍。

裂变培训育人才,共建共享出效能。“巧手织梦”妇女小组探索“街长制”“小组制”“积分制”,鼓励小组编织能手发扬传帮带精神,义务培训培养人才。群众学习热情高涨,小组各成员以镇文体楼、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妇女微家等地为阵地,义务开展培训,孝昌县内及周边县市的妇女们都被吸引慕名前来参训。两年来,“巧手织梦”妇女小组累计服务有创业就业和掌握劳动技能意愿的妇女群众1800余人次,培训出熟练工200余人。

“巧手织梦”妇女小组的编筐技艺,为患病、低保、留守妇女家庭以及“宝妈”等妇女群体就业增收提供了更多选择,编织成品由白沙镇妇联搭建销售平台统一代售或自售,帮助更多女性增收。

不仅如此,小朋友们也多了一个课余活动,“巧手织梦”妇女小组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在全镇范围内对孩子们开展编织培训,宣传防溺水安全知识,帮助孩子们走出手机,找到传承编织技艺的乐趣。村湾学龄儿童及其家长、留守儿童及他们的爱心妈妈们一起参加培训,学习编筐、编鞋子、编果盘、编簸箕、编中国结等各项编艺,乐在其中。

共同缔造“她”力量,巧手编织共致富。随着“巧手织梦”妇女小组的“出圈”,白沙镇文旅规划将发展编筐项目列入“振兴白沙老街”“扮靓孝昌西南门”发展规划,县政协将打造“华中地区手工编艺第一小镇”写入调研报告。

孝昌县各地妇女小组也纷纷主动联系县妇联,链接“巧手织梦”妇女小组资源开展编织培训活动。“巧手织梦”妇女小组的组员们陆续到陡山乡老屋湾、丰山镇夏家榨湾、花西乡蔡家古井、开发区惠源小区等共同缔造试点开展编织培训。不管走到哪,妇女小组的技艺师傅们都耐心娴熟地为前来学习的妇女群众教授编筐技巧,从打底开始,到上下麦穗编织、穿珠和结尾上下锁口,一步一步解答妇女姐妹们的疑问,帮助她们编出精美的编筐。

开发区惠源小区残疾妇女罗柯艳参加培训后说:“编筐很适合我们这样的人群,可以用闲散时间做更多的事情,对我而言掌握这项技能不仅只是增收致富,更重要的是找到了更多的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

孝昌县各级妇联在推动“巧手织梦”妇女小组建设中充分发挥妇联“联”字优势,将社会学习理论、系统理论、社会交换理论等专业的社会工作理论用于妇女小组效能提升的实践探索,一边因地制宜建特色妇女小组,一边建立互助网络打通妇女小组之间的横向沟通联系,达到资源共享和助人自助的目的。

来源:孝昌妇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