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湖区:乡村旅游托起农民致富梦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愿景,不仅仅是要有好山好水,更应该有文化之繁盛,心灵之润泽。在新常态下,观音湖区利用信息经济、山水资源、历史人文等独特优势,紧跟“旅游活县”战略,加快发展旅游产业,通过狠抓基础设施新投入、引进旅游新项目、培育休闲新业态、开拓客源新市场、提升服务新优势等工作,使旅游业逐渐带动民生扶贫,全区乡村旅游产业得到健康快速发展。

赏山水自然风光,看苗木花卉景观带,体验悠闲垂钓……一进入观音湖4A级景区,观湖路沿线两旁的景观带美景如画,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游玩。

游客 朱先生:附近的路都修宽了一点,水都涨起来了,现在观音湖还是挺美的。

为进一步开发和用好旅游资源优势,把观音湖区打造成为休闲观光旅游胜地,县观音湖管委会依托现有已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基地”为基础条件,组织引导群众充分开发冬闲田,规模种植油菜,逐步形成千亩麦浪随风起舞与油菜花金黄飘香交替衔接的农业自然景观。预计到明年上旬,游客可在该基地看到成片“黄金甲”在春风中摇曳飘香的胜景。

观音湖管委会党工委副书记 张晶:今年我们观音湖管委会注重把秋冬农业生产和旅游发展相结合,在整个环湖路沿线,利用不同颜色的油菜花打造景观带,力争秋播一片美丽一片,也是为明年的全县乡村文化旅游节做准备。

随着精准扶贫的深入开展,“要致富先修路”的理念也已经走入农村。在观音湖叶庙村,一条约22公里的山区“致富路”在党委政府的筹划和群众的积极配合下逐步形成。

过去,因为交通道路不便,村民的种植方式和产业发展比较单一,从村里到县城,道路泥泞不说,还得过河渡船,交通运输成本也自然而然地增加了。因此,村民发展产业的积极性也并不高。

观音湖叶庙村村民 叶忠华:以前的路简直不能走,而且从前我们修路都是靠人背,靠人一担一担的挑石头修路。

观音湖叶庙村村民 叶如意:平时一般搭便车骑摩托,路况不好,有时坐那个(渡)船。

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县观音湖管委会把旅游发展规划作为十三五规划编制的重要内容,全面打通观音湖至双峰山旅游通道,全面启动观音湖至龙潭湖旅游公路建设,努力打造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机遇叠加的旅游观光示范带。

观音湖管委会副主任 黄志华:观音湖环湖公路建设是市级100个重大项目之一,该项目于2016年元月份正式启动,目前22.7公里路面由原来的3.5米拓宽至现在的5米,到目前为止,已完成土石方量13万余方,浆砌片石护坡2.7万余方,现在正在进行路面沥青的摊铺工作,待这项民生惠民德政工程建成后,将进一步提升观音湖旅游形象、大大改善沿湖1.7万群众的出行难为题,同时也能方便游客走进来,让观音湖的土特产销出去。

这“致富路”一溜铺到家门口,叶庙村村民叶如意的心里是美滋滋的,他告诉记者,旅游旺季,村上有不少人在景区工作,他们或在码头撑船,或在湖中捕鱼,或为景区提供蔬菜、果品,这路一修,不仅消化掉当地种植户产的果蔬,还为当地过剩的农民找到致富出路。

观音湖叶庙村村民 叶如意:路一修,今年对我的板栗很有好处,从前只卖一块三,现在卖到了两块五。再就是出行方便,孩子上幼儿园方便,有时坐的到车,以后班车要延伸到叶庙。我之前在浙江打工,现在路一修对我的农家乐、对百姓的农副产品鸡蛋、柿子,还有土鸡,都可以卖的了,从前都是卖不了的,人也没有,很稀少,现在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旅游业的发展壮大,不但改善了农村产业结构,而且还吸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由于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使第三产业占比大幅提升,同时还有力的提高了特色农产品附加值,成为当地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县观音湖管委会还将加快旅游资源向旅游产业转变、观光型旅游向休闲度假型旅游转变、常规型旅游向文化深度旅游转变、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

观音湖管委会主任 汪国明:观音湖是国家4A级风景区,今年来,我们坚持“实施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原则和“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共享”的理念,认真谋划、扎实工作、务实求新,努力推进景区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深入开展“绿满孝昌”和“美丽乡村”两个行动,大力发展“苗木花卉、茶叶林果”产业,着力打造眼尖上的生态观光农业、指尖上的体验休闲农业、舌尖上的绿色养生农业、心尖上的禅意文化农业。严格按照国家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标准,全力打造精品景区。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设安全警告标识108处,安装道路防护栏5.7公里、安装游步道扶栏1500米。修缮停车场5处、新增观音阁、绿林源停车场两处1.8万平方米。扩建环湖公路25公里、硬化村级旅游公路30公里。深入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精心组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和水库移民避险解困项目,扎实推进教育医疗、森林防火、治安防控、市场化保洁等各项工作,让人民群众共享景区发展成果。

(作者:丁珂)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